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漫谈:用药引送药的点睛之妙
    

本草求真:漫谈:用药引送药的点睛之妙

中成药与药引配伍,是传统中成药临床使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引,又称引药,主要起“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的作用,同时还兼具调和、制约或矫味等功效。药引与中成药适当配合服用,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大枣汤能补脾胃、益气生津、和解药毒。凡脾胃、产后等虚弱者,均宜以此为引,一般用枣5~10枚,水煎取汤送服中成药。如治疗脾虚腹泻可用大枣汤送服人参健脾丸等。

    生汤有散风寒、解表止咳、温中散寒之功。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阴寒胃痛、吐泻腹痛的方药常以此为药引。一般用3~5片生姜水煎取汤,即为姜汤引,用以送服相应病症的中成药。

    大枣生姜汤常同煮做药引,可补益脾胃、增加食欲,从而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红糖水有补血散寒、祛瘀之功效。常用于妇科血虚、血寒、产后恶露未净、乳汁稀少、口干呕吐、虚弱血痢等,可取红糖10~30克冲开水送服中成药即可。

    汁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中成药治疗血热出血时常用藕汁为药引,以增强疗效。用生藕捣汁,或藕节5~10个煎水即成。

    黄酒酒性辛热,有温通经络、散风寒、行药势的功效。黄酒与寒性药同服,可缓其寒;与热性药同服,可舒经活络。服用时,一般取黄酒15~50ml,温服,如用做祛风除湿、舒经活络,可用黄酒送服活络丸;用做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用黄酒送服七厘散。

    米汤即浮于汤面上的稠油状液体。脾胃虚弱及有肠道疾患者服用中成药时都宜以此为引。米汤以小米汤为好。

    葱白汤有发汗解表、解毒散结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及阴寒内盛证,一般用葱白2~3段,切碎煎汤即成。

    盐汤因咸走肾,可引药入肾经,故宜用盐汤送服补肾类中成药。此药引适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肾脏病证,如虚弱乏力、阳痿遗精腰痛发稀者。

    蜂蜜水味甘平,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主要补虚,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治疗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证常以此为引。

    醋味酸,可散瘀止痛、解毒、杀虫、矫味。常用于妇人赤白带下、血崩便血等证。用时取醋两汤匙左右,冲开水半杯即成。

中药药引种类较多,除上述外,还有芦根薄荷荆芥苏叶西瓜、梨、饴糖冰糖等都可以作药引。虽然药引仅是处方中的配角,但只要恰当运用,就能体现画龙点睛之妙。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